时间: 2023-10-25 14:37:52 “人民网科普”微信公众号
近日,大连海关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,1名入境旅客在通过海关固定式核辐射监测门时引发报警。
经现场关员复查,该旅客携带的一袋“保健石”核辐射超标,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,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。
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-232,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。
据了解,这次大连海关查获的“保健石”中含有的钍-232,为天然放射性核素,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潜藏在矿物之中。钍-232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140亿年,它通过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转变成其他核素。
钍-232独特的放射性特质,使得它在医学领域应用较多,可以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和放射治疗中的原材料。此外,它还被广泛应用于X射线荧光分析和核医学诊断等方面,为医生提供准确、可靠的诊断依据。
需要指出的是,医学领域对于钍-232这样的放射性物质的使用,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操作流程的,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,受到的辐射量也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。
上述这名旅客从境外携带入境的“保健石”,不仅辐射量严重超标,而且处于无防护状态。如果长期接触这种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的物质,患癌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,因此其行为实在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。
海关提醒
旅客购买海外商品时应主动了解商品成分信息,谨防携带核辐射超标物品进境,以免造成经济损失、危害自身健康。根据相关规定,对于进境放射性超标物质,海关将根据情况移交相关部门或责令退运。
责任编辑:李洋
来源:“人民网科普”微信公众号 日期: 2023-10-25 14:37:52
编辑:李洋
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(18980172300)律师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yarbs#beiww.com(请将#替换为@) 举报电话:0835-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-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-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